中国的六代机被非正式地称为歼-36,因为机体外部有36XXX的编号。按照中国军机命名惯例,这架飞机可能是歼-36或歼轰-36。不过,从全球军机发展趋势来看,新出的战斗机多为多用途机型,因此称其为歼-36较为合适。
社交媒体上关于歼-36的讨论逐渐趋于理性。三发结构让许多人感到惊讶,但中国军工选择这种设计必然有其道理。大家最关注的是第三台发动机的作用和类型。
歼-36在国内外社交媒体上的热度持续上升,各种性能与特征分析也在不断增加。其中,三发结构是讨论的重点。历史上,三发结构在早期客机如MD-11和波音-727中出现过,但在战斗机中极为罕见。冷战时期的米格-25和SU-37曾有过三发概念设计,但并未量产。真正的三发战斗机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当时主要是为了保证推力。
对于歼-36采用三发的原因,目前有两种观点:一是推力不足,数量来凑;二是第三台是新体制发动机,用于临近空间使用。第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发动机一直不太行,而歼-36体型比J-20大得多,最大起飞重量可能在45~50吨之间。三台WS-15发动机的总推力达到55.5吨,使得歼-36的机动性能非常出色。
另一种观点认为,即使美国的NGAD最大起飞重量也是50吨左右,两台F-22的发动机也难以满足需求。因此,三台发动机是一种务实的解决办法。如果用两台WS-15发动机,推重比大约为1.01,速度也能达到2马赫左右。然而,歼-36的加莱特进气道适合3.5马赫的速度,背部进气道可能是超音速激波冲压进气道,这意味着第三台发动机可能是亚燃冲压发动机或冲压爆震发动机。
亚燃冲压发动机的历史悠久,中国在这方面的发展迅速。例如,DF-100巡航导弹全程4马赫,射程超过4000公里,使用的正是亚燃冲压发动机。中国可能已经研制成功大型冲压发动机,推力在10~15吨级左右。如果歼-36装备这样一台发动机,结合两台WS-15发动机,推力将达到36~41吨左右,足以让歼-36保持在4马赫左右的速度。
虽然这些猜测都未得到官方证实,但歼-36的首飞已经表明它离正式公布不远了。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