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中央财办有关负责人接受等媒体采访,深入解读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应当前经济热点问题。 该负责人表示,明年是首次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将连续实施了14年的“稳健的货币政策”改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宏观调控基调发生重大变化,主要是考虑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可能加深,国内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挑战,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迎难而上,积极作为。 该负责人还回应了一些市场热点话题,比如明年将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落实好已出台的住房信贷、税收政策举措,切实降低购房成本;用好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政策,尽最大能力加快偿还拖欠企业账款;深入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经营主体公平开放;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在零基预算改革、部分品目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等方面争取新突破等。 宏观政策“含金量”很高 12月14日,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行的2024—2025中国经济年会上,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文秀表示,2025年将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也就是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与以往多年相比,在提法上发生了重大变化,有利于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更好应对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这些政策新提法的背后有很高的含金量,具体方案将在全国两会登台亮相。 中央财办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工具,明年要有更多务实举措。 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政策力度上将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加大财政支出强度,确保对经济增长形成强有力拉动。在政策着力点上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扩大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用好转移支付政策,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同时,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在零基预算改革、部分品目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等方面争取新突破。 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推动资金更快更多流向实体经济。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创新金融工具,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市场对于2025年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充满期待。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表示,预计2025年财政赤字率可能达到4%-4.5%之间,相较上年增加赤字规模1.3~2万亿元;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2万亿元,重点用于“两重”“两新”以及补充国有大行资本金,合计较上年增加1万亿元;地方新增专项债规模4~4.5万亿元,较上年增加1000~6000亿元。货币政策方面,预计2025年以7天逆回购为代表的政策利率至少下行30BP,进一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到1个百分点。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高培勇表示,当前经济形势下,要稳经济、扩内需、稳预期,在加大宏观政策力度的同时,必须辅之以改革。明年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尤其明确要增加地方自主财力。这里不是增加地方财力、地方“可支配”财力,而是明确要增加地方“自主”财力,这是朝着完善央地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向去推进的。 今年我国推出一揽子化债举措,通过提高地方债务限额、安排新增专项债置换存量债务等方式,将在未来几年陆续化解12万亿元存量隐性债务。继续推进化债,依然是2025年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方面。 该负责人表示,做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置换工作,科学分类、精准置换,优化债务结构,降低利息负担。同时,要加快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严格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坚决遏制违规举债冲动,决不能在化解存量债务风险的同时增加新的违规债务。 化债资金的逐渐落地,也有助于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改善企业现金流。该负责人表示,明年将进一步深入推进解决拖欠账款问题,地方政府要落实属地责任,用好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政策,尽最大能力加快偿还拖欠企业账款。 大力提振消费、投资要把握方向 中央财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扩大内需是战略之举,提振消费是重中之重。关于大力提振消费,明年将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重点是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紧密结合起来。 该负责人表示,要在增强消费能力、提升消费意愿上下功夫。明年将通过加大财政对终端消费直接投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等多种方式,推动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比如,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加快构建以技能为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制定促进生育政策,以及着力稳住楼市股市等,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同时,持续优化促消费政策、完善相关制度、改善消费环境。社会普遍反映,今年“两新”政策效果很好。明年将加力扩围,安排更多资金,把更多消费品纳入支持范围,优化补贴发放流程。 今年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中,有3000亿元资金用于“两新”工作,其中1500亿元用于消费品以旧换新。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受以旧换新政策带动,11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汽车类、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2.2%、6.6%和10.5%,明显快于商品零售额增速。 该负责人表示,明年进一步扩大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加大对“两新”“两重”政策支持力度。支持“两新”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将比今年大幅增加,研究将更多市场需求广、更新换代潜力大的产品和领域纳入政策支持范围;“两重”方面,进一步增加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优化资金投向。 除了财政增加对终端消费的投入,2025年提升社保水平、增加居民收入等也值得关注。国家信息中心原总经济师祝宝良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要拉动消费,关键要解决收入问题,要确保这个钱是持续的,比如提高相关社会保障水平,这样大家才敢于消费。中央明确,明年要适当提高居民基本养老金、提高医保补助、降低生育成本等,这些都能确保收入的稳定性,有助于居民消费潜力的释放。 除了提振消费,2025年扩内需另一个重要抓手在于扩大有效投资。中央财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提高投资效益,要把握好投资方向。投资目标应该聚焦在“补短板、增后劲”。在基础设施方面,要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在房地产方面,加快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和危旧房改造。在社会民生方面,加快补齐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短板。在制造业方面,加大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绿色转型等领域投资。 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防止要素资源配置扭曲和低效投资,是明年值得期待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央财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有效治理招商引资中的各种乱象,纠正违规补贴,创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防止要素资源配置扭曲和低效投资。韩文秀在主旨演讲中表示,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用好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完善技术、环保、安全、能耗等标准,促进“新三样”等优势产业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巩固和提升国际竞争优势。 调减楼市限制性措施、加力实施城中村改造 自从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以来,监管部门出台了放宽放开限购政策、降低首付比例、降低房贷利率、降低契税负担等系列举措,房地产交易更趋活跃,房地产市场积极变化增多。10月全国新建商品房网签成交量实现正增长,11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额和销售面积实现正增长,部分重点城市房价出现止跌回稳的迹象。不过,当前房价全面企稳、房地产投资转正等尚需时间。 中央财办有关负责人表示,要稳住楼市、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需要着重把握三个方面。 一是着力释放需求。要着力打通卡点堵点,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对条件比较成熟、群众改造意愿迫切的项目要尽快推进。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落实好已出台的住房信贷、税收政策举措,切实降低购房成本。 二是着力改善供给。对商品房建设要控增量、优存量、提质量。要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中央已经明确可用地方政府债券支持盘活闲置存量土地、收购存量商品房,要抓紧完善可操作的办法。收购存量商品房,要在收购主体、收购价格和住房用途方面给予城市政府更大自主权。要多措并举盘活商办用房。大力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充分发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坚决打赢保交房攻坚战。 三是着力推动转型。要完善住房供应体系,促进行业转型发展,健全住房、土地、金融、财税等基础性制度,对于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有直接带动作用的制度建设和政策措施要尽快落地。 招商证券房地产组分析师赵可表示,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不排除后续有更多长效政策以及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措施出台的可能。明年收购商品房和存量土地政策持续推进,有助于改善房地产市场供需关系以及地方政府和房企主体的流动性。货币政策方面明确要适时降准降息,预计房贷利率有进一步下降空间,这将推动贷款利率与净租金回报率之差继续收窄,进而带动新房和二手房购房需求的进一步企稳。(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