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创境内债重组曙光乍现 命运的天平会否再次倾斜?
- 投资理财
- 2024-12-11
- 188
- 更新:2024-12-11 18:57:43
12月11日,融创中国股价异动,盘中一度上涨5.36%,截至发稿报2.69元/股,涨幅3.07%。 消息面上,12月10日,融创公告称,H6融地01、H0融创03两只债券,已率先通过重组表决,另外8只债券还有两周投票时间,将于12月23日迎来十只债券整体重组投票结果。 日前,融创公布境内债二次重组方案,提供了包括现金要约收购、债转股票或者股票经济收益权兑付、以资抵债、留债展期四个选项,削债比例超过50%,受到市场广泛关注。 作为首批完成过境内外债务重组的大型房企,融创为何又来到二轮谈判期?这与房企此前境内债重组的方式、行业及企业生存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 在第一轮重组中,融创和大多数房企一样,对境内债采取的是增信展期方式。早在2022年底,融创便完成了境内公开市场债务重组,60亿元的境内债加权平均展期3.51年,此后该公司按照调整后的安排,在2023年相继兑付了6.31亿元。 首轮重组较为顺利,主要因当时境内债利率未发生变化,仅调整了兑付安排,债权人利益没有受到较大影响。融创中国董事局主席孙宏斌,还对其中一支境内债提供连带责任担保,给予了债权人信心,因此第一轮重组谈判相对顺利。 此外,融创当时还给出了多处资产进行增信,包括重庆文旅城、无锡文旅城、成都文旅城、广州文旅城、济南文旅城(5项自持物业资产),以及绍兴黄酒小镇、重庆江北嘴A-ONE项目、温州翡翠海岸城项目(3项销售物业资产)的收益权。 然而,随后的2023年、2024年两年时间内,房地产市场仍持续处于调整期,行业基本面还未发生根本性扭转,房企尤其是出险企业的艰难处境依然存在,即便是完成过债务重组的房企,不少也陷入了兑付难、方案难落地的尴尬境地。 一名证券机构研究人员曾表示,过去几年,很多房企在解决境外债务的重组问题,但对不少房企来说,境内债压力同样不小,不少房企在境内债务展期后,本金额没有减少,但利息压力却越来越大,企业背后的压力不容忽视。 今年以来,包括融创在内的多家房企,境内债本息兑付都有过延期行为,显示出企业面临的一些共同挑战。在此背景下,如何在“时间换空间”之外,如何寻求更利于企业经营、同时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方案,成为当下不少房企面临的问题。 身处其中的融创,则释放了境内债重组的另一种方式,对合计154亿元的境内公开债务,提供了包括“削债、转股、展期、降息”四种方式,如方案落地削债比例将超过50%。 一位债务重组专家表示,此前行业已经历了债务展期、债务重组、逆向混改、破产重整等一系列的化债探索。融创本次谈判,则提供了系统、长期的市场化解决方案,延续境外债重组的思路,给到债权人四个选项,提供了现金对价、股票、资产等偿债资源。 其中,大比例降债+长展期的举措,预计最高可实现化债超百亿元;其次,四个选项均不具有强制性质,债权人可以根据自身诉求选择,留债展期选项也没有设置金额上限。 此外,融创把配股融到的现金,大部分都用在了折价回购债权上,还增加了现金支付安排,明年底前向每个持债账户兑付本金1%、及对应资本化利息和全部未付利息。同时提出了债转股票经济收益权的选项,数据显示,今年来融创股价已累计上涨超过90%。 如今,H6融地01、H0融创03两只债券,已经通过重组表决,显示出该方案一定程度上的可行性;但还有8只债券仍在等待投票,体现出本轮谈判较以往更为不易,加上融创的境内债权人数量多、结构复杂,最后投票结果如何仍需持续观察。 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表示,融创本次重组方案亮点是,可供债权方选择的方式多样,有现金要约收购、股票经济收益权兑付、以资抵债等,债权方可根据自身资金特点选择。 在他看来,融创的优势主要在于;拥有较多优质资产,布局城市基本是一二线核心城市,当地房地产市场较有韧性;企业在积极自救;今年融创外滩壹号院三次开盘三次售罄,总销售额约215亿元,表明市场对融创的产品和经营开发能力较为认可。 从行业环境看,当前楼市处于止跌回稳期,这对房企债务重组也有一定助力。刘水表示,房地产市场企稳对出险企业有较多利好,有助于房企销售去化,回笼资金;有助于改善融资环境,提高金融机构投资意愿;债权方信心提升,有助于房企与债权方协商重组。 可以预见,后续房企将出现新一轮的境内债重组谈判潮,而融创的市场化方案能否顺利落地,也会对其他房企的方案选择有一定影响。业内认为,在即将到来的2025年,房企境内债新一轮重组、以及怎样盘活土地、改善运营,将会是行业新的重点。(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