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今年10月宣布反补贴关税初裁后,美国商务部日前宣布拟对东南亚进口的光伏产品征收最高约271%反倾销税。 东南亚地区曾是中国光伏企业出口美国的“桥头堡”,当地产能的主要投资方亦为中资企业。不过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国内企业对于目前关税政策均已有预期,且已通过本地化建厂、产能转移等措施予以应对。 “此前市场也已有预期,预计反规避初裁税率将明显高于反补贴税率。双反落地后,东南亚四国的输美优势将大幅削弱,但是这已经在中国光伏企业的准备之中。”上海有色网光伏高级分析师王雯绮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为了加强本地化,多家龙头组件企业此前均已启动赴美建厂。贝壳财经记者关注到,晶科能源、天合光能与隆基绿能的美国组件产能均已宣布投产。 有业内人士表示,未来关税落地后,东南亚将逐步从组件出口转型至电池片出口。 反倾销税率最高达271%,头部企业称影响总体可控 据新华网报道,美国商务部日前宣布,拟对相关国家光伏产品征收最高约271%反倾销税。 该报道显示,根据美国商务部经调查作出的初步裁定,拟征收的反倾销税涉及从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进口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及其模块,具体税率取决于不同公司。 今年10月,美国商务部已宣布对从东南亚进口的太阳能产品征收初步关税。商务部官网消息显示,柬埔寨的初步一般税率将为8.25%;马来西亚9.13%;泰国23.06%;越南2.85%。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该关税为反补贴税。 前述报道显示,美国商务部贸易调查的最终裁定结果预计将在明年4月公布,美国国际贸易署将在明年6月作出裁定并公布最终政策。 此前9月14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文称,当前,美国一方面高筑保护主义院墙,采取多重贸易限制手段,层层加码设置光伏关税壁垒;另一方面通过《通胀削减法》和《基础设施投资与就业法》等法案,实施排他性、歧视性的产业政策,向其本土光伏产业提供大规模涉嫌违反多边规则的补贴,严重扭曲全球光伏产业链供应链的市场化运行,破坏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国际合作。 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企业对于关税加征基本均有预期。某家一线组件企业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目前公布的关税初裁对公司产能安排和经营影响总体可控。“企业就专注做好该做的本职,努力做好产品,做大市场,政策大家都是一样面对的。”另一头部企业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 “此前市场也已有预期,预计反规避初裁税率将明显高于反补贴税率。双反落地后,东南亚四国的输美优势将大幅削弱,但是这已经在中国光伏企业的准备之中。”上海有色网光伏高级分析师王雯绮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美国安装的大多数光伏组件都是在海外制造的,约80%的进口产品来自商务部调查的东南亚四国。据了解,自2024年6月双反豁免窗口期结束后,中国企业在东南亚的组件产能就已经在陆续准备关停。截至目前,大部分产能都已停滞,仅以库存组件进行外售消化。 头部组件龙头在美组件产能或均将在年内投产,东南亚或转向电池片出口 多名业内人士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未来东南亚制造的光伏电池或仍有机会继续出口美国。由于产业链中越往前的环节价值越低,因此电池产品即使征收了一定的税率,还是具备一定的竞争力。 隆基绿能11月末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考虑美国本土高效电池产能缺口,预计东南亚的电池产能有望能够继续进入美国市场。 王雯绮表示,考虑到美国在电池片方面的供应缺口和依赖度,未来东南亚将逐步从组件出口转型至电池片出口,美国本土电池的紧缺或将维持2到3年。 为保证美国市场份额,中国光伏企业此前均已启动在美国当地建厂。贝壳财经记者关注到,目前晶科能源、天合光能与隆基绿能的美国组件产能均已宣布投产。 制图/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朱玥怡 晶科能源(688223.SH)在此前的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长期看好美国市场需求,总体保持5%至10%出货占比。展望明年,公司在美国市场会持续利用产品和产能的优势,努力提升当地市场影响力和供货能力。 另一方面,目前未被列入“双反”调查名单的印尼和老挝已迅速“补位”,成为中国企业出海建厂的新热土。“现在这四国(产能)要么往印尼和老挝这两边转,要么往美国转。”一名业内人士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 天合光能11月初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2023年已前瞻性地布局了印尼(非“双反”调查国家)和美国的产能,预计均将于2024年四季度投产,其中印尼基地为TOPCon电池产能。此外,天合光能在11月6日宣布将其下属的核心资产Trina Solar US Manufacturing Module1, LLC出售给美股上市公司FREYR Battery, Inc.,该笔交易的底层资产为天合光能在美国建设完毕即将投产的5GW组件工厂。公司方面表示,与当地上市公司及相关资源方进行全方位的深度合作,有利于降低地缘政治风险,确保美国本土制造产品供给。(文章来源:新京报)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