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11月13日国内四大证券报纸、重要财经媒体头版头条内容精华摘要

11月13日国内四大证券报纸、重要财经媒体头版头条内容精华摘要  第1张

11月13日(星期三),今日报刊头条主要内容精华如下:  中国证券报  调整相关税收政策 专项债参与“收储” 财政政策支持房地产健康发展信号明晰  近日,财政加力稳楼市信号密集释放。专家认为,为激发房地产市场交易活力,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相衔接的增值税、土地增值税两项税收政策有望调整。此外,专项债券支持回收闲置存量土地、新增土地储备力度将加大,推动专项债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的举措有望加快落地。  能源保供进入关键期 央企密集部署增产增供  初冬已至,天气渐凉,能源保供进入迎峰度冬关键期。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投、中国石油等多家央企正密集部署增产增供,确保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用能需求。  从“双十一”看消费市场新特点新趋势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购物节落幕。作为观察中国消费市场的重要窗口,多个电商平台发布的最新“双十一”数据,折射出消费市场品质提升、国货品牌增长强劲等新特点、新趋势。  多重积极因素助推 A股百万亿元市值可期  在政策层面持续积极、增量资金持续流入市场、基本面出现回暖迹象等多种因素助力之下,9月24日以来,A股市场持续上涨。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12日,A股市场总市值为97.03万亿元,相较9月23日增加了22.05万亿元,距离总市值百万亿元已是一步之遥。分析人士预计,在积极因素助力之下,A股市场总市值有望历史性突破100万亿元。  上海证券报  上海部署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  11月12日召开的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提出,要求按照市委部署,打造医学人工智能高地;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专项债收储土地重启 楼市回稳更有“底气”  自然资源部近日发布《关于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土地的通知》,要求各地积极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加大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土地力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为了各地落实政策并操作,通知明确了收储的范围、基本要求和实操办法。如果这项政策工具落实到位,不仅可以改善地方资金环境、盘活闲置资源,还有助于增强地方政府和企业资金流动性。  基建、制造业“双轮驱动”彰显投资发力之势  高频数据是观察经济运行的“风向标”。近期多项指标显示,工程建设热度较高,制造业投资保持稳健,折射出投资发力之势。系列宏观政策发力作用下,“两重”建设加快落地,大规模设备更新持续推进,专项债加快发行使用。专家分析,四季度投资增速有望企稳回升,将助力经济稳中有进。  资本市场“吸金” 居民存款10月“搬家”5700亿元  10月居民存款大幅减少、广义货币(M2)增速上升——在一揽子增量政策出台后的首月,金融数据的“一减一增”显示出,居民配置股票、基金等资管产品的情绪正在升温。    监管层多场座谈会调研问计 下一步改革路径渐明  近一段时间以来,证监会召开多场座谈会,就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问计市场。参加座谈会的涉及证券基金等行业代表、财经媒体、学者、外资机构、机构投资者等,证监会主席吴清场场出席并发言。这不仅体现了监管部门科学决策、尊重市场各方意见的态度,还传递出下一步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新信号。  首批“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再融资专项债拟15日发行  11月12日,据中国债券信息网,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发行2024年河南省政府再融资一般债券(五期)和再融资专项债券(十一期)有关事项的通知》及相关信息披露文件显示,2024年河南省政府再融资专项债券(十一期)拟于11月15日招标发行,计划发行规模为318.169亿元,期限为10年,用途为“置换存量隐性债务”。这意味着地方政府即将启动新一轮存量隐性债务置换工作。  股市回暖资金分流效应显现 理财公司10月规模增量远逊去年同期  9月末以来股市回暖,叠加部分固收理财因债市调整而带来的净值回撤,不少资金从存款、现金类和固收类理财产品搬家,转向股市。  内需现向好变化逆周期调控将更加给力  10月金融数据显示,在一揽子增量政策的支持下,实体经济有效信贷需求出现修复。尤其是当月居民部门信贷同比多增近2000亿元,为今年2月以来首次转为同比多增。尽管企业部门新增信贷数据看起来仍弱,但如果剔除当月化债导致融资平台存量贷款被偿还的扰动,实际贷款需求好于整体的数据表现。从货币供应量的角度看,货币派生能力增强,M_[2](广义货币)同比增速大幅回升,反映企业经营活力和现金流的M_[1](狭义货币)同比增速年内首次回升。  证券日报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持续升温  对于近期大量涌现出的并购重组公告,排排网财富研究员卜益力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是由于政策扶持,特别是证监会发布的“并购六条”等政策文件,优化了并购环境,使得企业在资本运作上更具灵活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并购生态的活跃及产业整合升级。二是由于行业整合的必然趋势,尤其在快速发展的科技和市场环境中,整合资源、提升企业竞争力已成为行业共识。此外,当前市场整体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企业收购意愿较强。  中证A500指数“香”在哪儿?  中证A500指数于9月24日发布,截至目前期间累计涨幅超过30%,表现远远超过了同期的沪深300、上证50、中证800等指数。公募、私募和外资等机构都在“提速”布局。  多地更新房地产“白名单”项目进度条 信贷投放明显提速  自10月17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肖远企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预计到2024年底,‘白名单’项目贷款审批通过金额将超过4万亿元”后,《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最近一段时间,地方“白名单”项目信贷投放明显提速。  洞察“双11”电商平台新风向:重塑用户体验 平台携手共赢  2024年“双11”电商大促是史上“开始最早”“战线最长”的。星图数据监测显示,各平台大促起始日期至11月11日23:59,综合电商平台、直播电商平台累计销售额为14418亿元,同比增长26.6%。从淘天、京东、抖音、快手等主流电商平台释放的信号来看,从最初的流量争夺战,到如今注重商家减负、用户体验与营商环境的再平衡,平台正逐渐走出价格战的泥潭,探索以品质、服务为核心的新发展模式。这一转变,不仅是对消费者日益理性消费态度的回应,更是电商行业在经历了多年高速增长后,面对市场存量竞争、新兴平台崛起等挑战时的主动求变与自我革新。  人民日报  标准引领 推动产品升级绿色转型  今年以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加快制修订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相关重点标准的进程,将推动今明两年完成制修订294项重点国家标准,为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提供有力支撑。  深耕好新兴产业市场“蓝海”  应当相信,真正优秀的企业是不怕竞争的,不少新兴产业“领跑者”已做好应对。像北方一家风电企业,从国内市场转战欧洲发达国家,用技术更高、工艺更精的产品打开新市场,赢得高附加值。只要相关部门和广大企业共同努力、形成合力,让新兴产业在良性竞争轨道上稳步前行,中国制造就会越发强大,深耕好一片片市场“蓝海”。  经济日报  传统新兴未来产业要齐头并进  经济日报文章指出,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互为补充、互相促进,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无论发展哪种产业,都要坚持因地制宜。不同部门、地区、企业有不同的资源禀赋、发展定位、科技水平和产业结构,适合发展哪个产业、以何种方式推进,都要从实际出发。既不能一哄而上、遍地开花,也不能过于集中单一,造成新的区域经济失衡。同时,要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一起抓,厚植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一体化推进部署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以新技术培育新产业。  水泥业有望迎来量价齐升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水泥市场产能利用率明显降低。中国水泥协会预计,前三季度,水泥行业利润总额将同比下降约65%,行业销售利润率跌至不足2%的低位。不过,四季度水泥行业有望迎来量价齐升拐点。“尽管前三季度业绩不佳,但后期水泥行业仍有望通过政策调整、市场需求改善等因素实现业绩回升。”数字水泥网总裁陈柏林认为,在宏观经济环境逐步改善推动下,四季度水泥行业有望迎来量价齐升的积极转变。“这一趋势主要得益于国家层面加大了政策推动力度,出台了一系列增量政策措施,并加速发放专项债以缓解资金紧张状况,将有效提升下游工程项目的开工率,减缓水泥需求的下滑趋势。”  21世纪经济报道  已有至少三家国有大行开会筹备2025年“开门红”:应抢跑还是蓄势?有银行提出“降本增效”  记者注意到,各银行在开门红的筹备进度上各有不同,整体而言国有银行最先抢跑,部分银行已经召开了内部会议,而多数股份制银行仍在忙于年末指标。  低价打法不再双赢、购买用户数创新高 史上最长“双十一” 收官!  自2009年首届活动开启,“双十一”已经走过16个年头。当低价打法不再能够双赢,当消费习惯的风向转变,今年“双十一”有哪些新变化、新亮点?21数据新闻实验室带您一文看懂。  第一财经  多项指标回暖 政策支撑经济动能修复  第一财经研究院发布的最新一期“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50.78,连续两个月上升,维持在50荣枯线以上。经济学家们认为,不断加码的逆周期政策将会支撑后续经济动能的修复和预期的改善,在政策支持和经济结构优化的双重推动下,中国经济韧性有望进一步增强。  德国投资外流愈演愈烈:特朗普2.0时代到来 “跑路”还会加速?  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副主任伍慧萍教授则告诉第一财经,特朗普再次上台,“德国人需要接受这样的一个新的现实课题,即特朗普2.0时代与欧美关系,他们必须要为特朗普上台后欧美关系的变数做好准备”。  经济参考报  新增专项债发行达3.9万亿 惠民生扩投资有支撑  机构数据显示,自8月新增专项债发行明显提速以来,全国全年新增专项债已发行3.9万亿元。《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实地调研了解到,专项债资金正加速落地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同时,近期专项债扩围政策信号频出,未来惠民生、扩投资、稳经济的作用将进一步发挥。  西部陆海新通道再迎十五条支持举措  今年是《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印发五周年。11月12日,海关总署在重庆举办“海关支持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进一步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综合业务司副司长陈宗旺在会上表示,海关总署在开展广泛调研,听取通道沿线地方政府、外贸企业意见建议,研究出台新的15条重点支持举措,主要聚焦通关便利、支持开放、服务产业、降低成本四方面,支持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进一步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文章来源:研究中心)

有话要说...